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听听声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
1、朗读恰到好处。上课开始,学生急于读诗,因此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指名读,让学生纠正字音,然后小组内接力读,接着班内男女声赛读。学生已投入小诗描写的内容里。最后让一名优等生绘声绘色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小诗描绘的景象,与文本进行交流。
2、写作与文本切入点找得好——“找声音”。先找出文本中的声音,学困生轻而易举就找出,然后再找秋天还有什么声音,学生非常兴奋,学困生易从习惯思维中找出风声和雨声,而优等生视野开阔,能更深入思考,找出田野里的声音和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不需要再维持秩序,不需要提醒注意,全体学生兴趣浓厚,思维得到开发,想象插上翅膀。
不足之处:
文本中一些很美的词,如:“话音”“歌韵”“叮咛”“歌吟”没有得到好的引导,只是通过朗读来潜移默化,没有经过教师引导的文本内容,学生的印象不会太深刻,望各位老师多提建议.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2学校组织的“同磨一课”的听评课活动已经结束,讲过、听过之后,感受最深的是虽然同年级的老师上的都是同一课《听听,秋的声音》,可每位教师的思路都不尽相同,越听自己的思路越清晰。自己上课的情境再现时,感觉有几个环节把握好的话,这堂展示课学生的表现会更精彩。
首先在备课时,“备学生”的这一环节考虑的不够周到。课前只是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只是觉得说话练习是个难点,给孩子们略加指导外,其余的内容并没有给孩子进行过多的指导,忽略了孩子还小,接触写作的时间不长。仿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难点。虽然孩子们循着秋的脚步能搜集到很多秋的声音、秋的气味、秋的颜色,思维很开阔,搜集的内容很丰富,但只能停留在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上,却不能展开想象,写成优美的句子编成小诗。如果课前略加指导的话,课堂上仿写展示的这一环节会更精彩。
这是首赞美秋天的诗,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展示时,孩子们展示朗读的积极性很高,可学生的声音小、朗读的形式单一、朗读水平一般,这节课并未“亮”起来。思来想去,原因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不灵活,课堂上只是按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进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高效课堂虽然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要起到一定的作用,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对孩子们理解课文会是锦上添花。当学生初读诗歌水平一般时,若能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分小节品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既打破了单一的朗读展示,又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这时我才茅塞顿开,理解课文需要读,朗读则是理解诗歌的表现,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要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是啊,告诉孩子们轻声朗读,秋会离我们更近,孩子们就找到点儿感觉;给学生配上音乐,朗读就有了几分味道。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它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挖掘。方法大似力气说的极好,教学方法极为重要。
我想课堂是生成的,能够在生成的课堂上让学生的潜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学有所长,才是高效的课堂,自己才算是有效教师吧!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3本课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只是需要系统的学习,来具体的了解关于声音的知识,本课围绕两个活动展开:“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让学生在感知我们周围的声音的过程中,对声音产生一些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1、本课的教学不难,关键在于让学生细心倾听我们周围的声音,课前,准备好了小暗箱,暗箱里放着一些物体,然后让学生听声音辨别物体,这个环节虽然用小蜜蜂扩大了一些声音,但收音效果不好,学生的纪律也是个问题,纪律不好,本环节的教学效果就不是很好,很多坐在后面的学生听不见声音,于是改成收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有单独收集的声音,有在大街上录制的嘈杂的声音),通过简单的小比赛形式,你能听见哪些声音,单独出现的声音学生能很快判断出来,对于混合的声音,每个学生听到的就不同,通过不断的补充完善,原来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就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种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声不难,难在描述,我提的问题是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可能问题太过于宽泛,一些学生是没有听懂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会说这些声音的发声物体不同,还有每种声音听起来都不一样等等回答,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那就意识到我可能提问方式有问题,再改,顺势引导,那我们能判断出来这些声音的发声物体不同,也就是说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个时候学生会说出一些声音的特点,再出示一些描述声音的科学词汇,用这些科学词汇来对声音进行简单的描述。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
2、声音分类,教参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在这里,会有学生提及,按照这种标准进行分类,也有学生按照其他标准分类,在这里有个疑问是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还是只能按照这种标准进行分类。
3、关于我知道的声音知识和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一些简单的认识,这些认识有可能是不够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时教师不用急于讲解和纠正。会有懂的学生提出质疑,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观点,可以确定错误的就改正,不能确定的也不用在意,记录下来就要在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中得到解决。所以,这个时候的记录表要组织学生用起来,在后面的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把新学习的知识补充上去,成为学生不断获取新知的有力证据。如果有一些问题本单元没有涉及,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以上便是我对本节课的思考和一些疑问,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4《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拥有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创新。为此在本的学习中我主要侧重了三点:一是有感情地朗读。二是激发想象力,感受诗情。三是想象创作,练写小诗。
在学生有感情朗读、想象力被激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我首先引导学生想像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一首首小诗脱口而出。如: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张开大嘴, “呱呱”,是和荷叶道别的声音。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 ……此处隐藏7897个字……秋天。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难点。虽然孩子们写出来的作品还很稚嫩,还需要推敲,但这种实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没有配上合适的音乐或示范带,没有出现朗读展示的高潮,没有体现好诗歌教学的特点的。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4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
在讲这一课时,我是按照以下思路开始授课的。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组有关秋天的图片,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秋天的各种景色,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看图,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诗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说说都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哪些是具体描写秋天声音的拟声词。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我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而第二、三小节,我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感觉不足的地方是前三小节是一个整体,让学生放在一起读要好的多,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是一节一节的读,这样浪费了时间,最后的配乐听读课文没有时间进行。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学习本课时,我并没有直面新授内容。课前我浏览了课文,本课是一篇现代阅读诗,有趣也简单。于是教学本课的方法上并没有把本课当作要传授的新授内容,将后面“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作了新授的话题。出示教材图,尽情引导学生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插入了有关看图说话,写话的要求。比如,什么时间,天气怎样?(意在引导学生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四字词语)什么地方?和谁去干什么?(把所看到的加以想象修饰语,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为了衔接新课,我在引导时,使用了现代诗句的形式,板书:
秋天是一幅画
红红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
挂在枝头,
洋洋洒洒
时而碰头,时而私语
它们在争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魅力。
听听,这是秋的话语。
秋天是一首诗,
一片片火红的枫叶,
潇潇洒洒
时而半空筋斗,时而落地打滚,
听听,这是秋的甜言蜜语
……
就这样,情不自禁地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我出示了阅读要求:1、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的声音?想想这些声音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注意事物的特点,声音是因事物特点而定)2、秋的声音在哪里?3、文中在突出事物的特点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自己也来写写这样的诗。(这环节,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阅读方法“勾、画、批、写”等方式。)学生边说,我边板书,在板书的同时,也对秋的迷人景象作了些感悟,并且重复多遍,有很多孩子也能像我一样,手舞足蹈了。我像获得了宝贝似的,看着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快乐。于是出示了第一小节诗,让学生仿照写一段。(学生完成不错的,我巡视了一圈,可以说是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有个女孩写到:
听听,
春的声音,
杨树拍拍手掌,
“沙沙”
是绿叶感谢大地的声音
……
我见孩子们,不但兴趣浓厚,而且进入了角色。前面已经学过《秋天的雨》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修辞运用上都有了一定的功底,“趁热打铁”把“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于是出示了题目“我的秋天”
这下教室里像热锅的蚂蚁,有孩子说:“我的秋天在校园里”接着“我的秋天在果园里”……我将学生说的一一板书。(一看明了,每句话都能成为一番景象的总句。只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实际+想象”就是一段优美的话。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河水,就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写。还可以鼓励学生用现代诗的形式去写。)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快乐,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40分钟左右每个孩子都能写上三段以上的习作,无论是从语言的组织,层次的构建都是成功的,也有用现代诗的形式写的,挺新颖的。
如果说,我的教学是成功的话,那我有如下反思:
本课作者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本人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读与写”并联。
一、阅读感悟写法,习作妙笔生花。本首诗歌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诗中写了两个方面的声音,一种是能感觉到的声音,如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需要心领社会而不可闻的无形的声音,像文中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如何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是本人在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亮点。
首先要留意秋天更多的事物的景,搜集类似于诗中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吹稻谷“哗啦啦”,梧桐树叶飘落“哗啦啦啦”,风吹枯枝“刷啦啦”……然后要选择好自己所要描写的声音,按本文的诗歌形式组织语言进行续写。(这环节本人在教学中,落到了实处,每个孩子都能写了,有几个孩子真写的好“学生作品内容略”)。最后要仔细阅读自己续写的诗歌,是否做到了内容美,有韵味。(这环节尽量尊重学生的思维,不删改,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语文的快乐。)
二、“读”是体现学习语文的快乐。本课是一首现代诗,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如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呢?这是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针对本课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诗歌的特点所体现的就是节奏美,只有通过“读”“悟”去想象诗歌所展示的画面。从而体会秋天的美好。比如,诗的第5节,当读到“在每一片叶子里”可以想象落叶随风飞舞的美;读到“在每一朵小花上”可以想象在秋季开放的各种野花的鲜艳清香;读到“在每一滴汗水里”可以想象农民伯伯辛苦劳作及脸上所洋溢喜庆的笑容……所有这些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三、习作与仿写。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出示第一节诗(内容略)。点拨,把秋天风刮黄叶的“刷刷声拟人化为”黄叶道别的话音“一句话讲出了树叶与树的情意,多像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出示要求仿写,见前面学生作品为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上,根据教材的内容,文章的体裁选定自己的教学思想。根据话题定内容,根据内容定基调,有效实施阅读与写作的同步。语文课要有读书声,每篇课文要有习作练习,哪怕是一段仿写,续写、依据内容写、日记等形式动笔练习方式,方能体现语文的快乐与实质。